网罗知识 > 杂谈 > 正文

​汶川地震16周年,你还记得这10张感动国人的经典照片么?

2025-11-03 21:58 来源:网罗知识 点击:

汶川地震16周年,你还记得这10张感动国人的经典照片么?

作者|宁镜诚

时间转瞬即逝,距离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那场大地震,已经过去16年。

16年前,汶川地震,面对这场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救援难度大的灾难,无数个感人瞬间汇聚成了共渡难关的图腾,始终伴随着国人的记忆,唤醒着人们心中的真善美。

我从100张照片中整理出10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带领大家回忆一下16年前的感人瞬间。

10张照片中,我想先介绍第一张:“惊天一跳”。

汶川地震突发,灾区道路受损,地面部队受限于恶劣的道路条件难以抵达位于震中的茂县。为了第一时间了解茂县的灾情,派出部队救援,空降兵成为首选。

2008年5月13日,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受命率领一支突击队计划空降灾区。

这是空降兵成立58年以来,首次以空降形式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

地震后,灾区发生暴雨,茂县上空浓云阻断视线,直升机连续6次试图着陆都未能成功。更糟糕的是,飞机下降到七千米的高度时,雨刮器被冻僵,驾驶员视线受阻,空降条件极其恶劣。

经过紧急商议,指挥部决定先派出一支小分队借助翼伞进行空降。没有气象资料、没有指挥引导,也没有地面标识,此次空降的难度可想而知。

都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此次的空降地茂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山,山峰海拔高度平均在四千米左右,所以这支15人的小分队必须在五千米以上的高度跳伞。

要知道,伞兵平时的高空跳伞训练高度只有数百米,此次无论是从跳伞准备情况、地理条件等方面比较,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跳。

他们知道,无论是丛林还是高压线,这些对于跳伞来说都极其危险。可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还是选择跳伞。

5月14日,运输机飞临茂县上空,15名勇士趁着云层中露出的狭小细缝,李振波第一个跳了下去,随后勇士们纷纷跃入云海其中。

多年之后,有人回忆说,当时跳伞更像是跳进了一口井。

这背后需要克服的恐惧,可想而知。

地震发生后的46小时,这15名勇士成为进入茂县的第一批救援力量。

他们向指挥部传递信息,提供地面情况、侦查地震灾情、引导空中救援,为附近的受灾群众和病伤员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请记住这15位勇士的名字,他们分别是:李振波、王君伟、于亚宾,雷志胜、刘志宝、殷远、王磊、任涛、郭龙帅、李亚军、赵四方、刘文辉、李玉山、向海波、赵海东。

第二张照片的名字叫“敬礼娃娃”。

汶川地震发生后,被废墟掩埋20多个小时的郎铮获救,小小少年在担架上为表对解放军叔叔的谢意,举手敬礼。

当时,他才3岁。

这个感人的瞬间被摄影师抓拍下来,感动了国人,郎铮也因此被称为“敬礼娃娃”。

就在2023年,阳关帅气的郎铮以637分、四川省文科前30的名次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5年前,他被人民子弟兵托起。15年后,他将用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回报祖国。

郎铮

第三张照片的名字叫“生命的托举”。

5月13日,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东林寺废墟,解放军救出一位名叫王立兰的重伤员。

当时天降大雨,解放军抬着担架转移王立兰时,所在地发生山体滑坡,一条垂直高度约为40米、坡度约为60度的陡坡横亘在眼前。

道理泥泞,湿滑不堪。见此情形,几十名官兵搭成人梯,将伤员轮流托举出陡坡,帮助她脱离了生命危险。

“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

这是多年之后,虽然已经高位截瘫,但是可以凭借十字绣自食其力的王立兰经常引用的话。

王立兰

第四张照片的名字叫“吊瓶男孩和夹缝男孩”。

同样是2008年5月13日,北川中学的高一学生廖波被倒塌的楼房压住,他的上半身艰难露出废墟之外。

“你是我的好兄弟,我不想你死!”摄影师拍下照片时,李阳已经站在废墟上给廖波举吊瓶举了一个多小时。

吊瓶男孩跟夹缝男孩,一个是大爱,一个是坚韧。

最终,廖波成功获救,并在十天后度过了他的17岁生日。
后来的高考,李阳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并在大学期间入伍,学成之后回到家乡从事医药工作。被救出的廖波则装上了假肢,现在已经成家立业。

这张照片想必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那是2008年5月16日,当时还是四川卫视新闻主播的宁远在播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时,情难自抑,语气哽咽,几度落泪。

有人说:当时她哭了,我们也哭了。

没错,当时我也看哭了。宁远的播报中透露出对遇难同胞的惋惜和悲痛,那种发自内心的悲悯是最容易让人共情的。

这条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戳中了亿万中国人内心,宁远后来回忆说:“我事到如今都不敢看这个视频。那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瞬间,一个特别难忘的瞬间,那些数字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活的更有劲儿,不然来这世上一回真的不划算。”

宁远怀孕后辞掉了电视台的工作,后来成为一名作家。虽然已经离开了新闻行业,但是她说,她热爱这个行业。

第六张照片的名字叫“微笑女孩”。

当时年仅14岁的高莹被压在废墟中长达20多个小时,获得营救后刚脱离废墟,她露出了微笑,这也反映了她的乐观和坚强。

因为埋的太久,当时高莹不得不截肢。当时于红蕾是时任广州南方医院512地震伤员病区的负责人,高莹亲切的称她为“老妈”。

于红蕾等医护人员的关爱给了高莹活下去的希望,也帮她熬过了身体的苦痛。不仅如此,当时于红蕾还自掏腰包请家教,帮即将要中考的高莹补课。

这份情谊,高莹一直铭记于心。

现如今,高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游戏手办设计者,她也已经嫁为人妻。

2023年,在高莹的婚礼现场,于红蕾也出席了她的婚礼。

这是一场真情与爱的奔赴。

这张照片的名字叫做“芭蕾舞女孩”。

地震发生时,李月被压在废墟之下70多个小时。被救出的李月为了保住生命,不得不将左腿截肢。

她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就:“我身边的好多同学都不见了,但是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

地震夺走了李月的左腿,但是却没有夺走她想要跳舞的心。

2008年北京鸟巢残奥会开幕式上,李月跳出了那支《永不停跳的舞鞋》。

《永不停跳的舞鞋》

2010到2012年,李月连续出版了《我心永舞》《舞月豆蔻》《心舞流年》三本书。这是她对跳舞的人生注解,也是她的人生态度。

“叔叔,帮我拿瓶可乐。”

这是2008年5月15日,学校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薛枭后,这个大男孩对人们说的第一句话。“可乐男孩”的名字也一下子传遍了整个中国。

“帮我拿瓶可乐”这句话背后不仅传递出薛枭对于生命的渴望,还说明了他的乐观和坚强。

命运是个轮回,多年之后,薛枭选择在中粮可口可乐四川公司工作,他还成为“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馆长。

接受采访时,薛枭引用一首流行歌曲的一句歌词说:“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点点改变。”
第九张照片的名字叫“回家”。

2008年5月15日,程林祥决定背着17岁儿子程磊的遗体回家,让孩子在家中过最后一夜。
程磊在地震中丧生,作为程林祥的大儿子,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我的家在大山深处,只有一条通往外面的路,那是一条很难走的山路.....“记得十岁那年,我和爸爸走到一处水洼前,我问爸爸能不能背我过去,爸爸回头看了一眼对我说:‘男子汉,自己走。’我只能自己淌过水洼......”

程林祥对此影响深刻,他擦掉泪水,决定背儿子回家。
这个身材瘦小,头发有些自来卷的男人,徒步走过25公里的山路,从震中映秀镇一直走到水磨镇。
多年之后,程林祥的手机中还一直存着大儿子程磊的照片,他把儿子的照片冲洗出来,放的大大的,挂在家里,“这里一直是程磊的家”。

第十张照片的名字叫“希望”。

这是2008年5月23日傍晚,在四川地震灾区,一户受灾群众在自家废墟前围着桌子吃晚饭。

房屋倒塌,家园破碎,但是只要家人都在,家就在。

16年过去,在国家和人民的努力下,一个崭新的汶川,一个重生的映秀再次屹立在众人面前,熠熠生辉……

北川新县城

#头条创作挑战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