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知识 > 杂谈 > 正文

​张士平:赚钱不忘本,给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手机

2025-09-07 01:17 来源:网罗知识 点击:

张士平:赚钱不忘本,给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手机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加入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在山东有这么一个人,他不顾及个人的得失也要造福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了世界500强的企业,这个人就是张士平。

利用20多年的时间,将一家仅有几十人的工厂建成大厂,更是从棉花发家,之后又斥巨资为员工建房,反过来自己却仅用200元的手机,张士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到达今天的位置的呢?

有主见,成功发家

山东人,向来头脑聪明,这是全国公认的,1946年,在山东的滨州的一个小农村里,一个孩子诞生了,这个人就是张士平。

张士平出生在棉花之都绉平,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依靠种棉花获得微薄的收入,张士平出生以后更是从没有离开过这个小村庄,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也使张士平从小便非常懂事,自小就开始帮助父母打理田地。

知识改变命运,张士平的父母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还是对张士平的学业非常看重,最终张士平获得了初中学历。

之后再大一些,张士平就到了县里的一家棉花厂打工,从推绵工开始做起,张士平小小的年纪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累。

由于张士平有初中文化,这在当时的厂内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在张士平有突出工作表现的前提下,厂长也在有意无意的提携张士平,就这样张士平在这家棉花厂工作了10几年,最终在厂长去世后,张士平顺利担任了厂长一职。

担任厂长之后的张士平,自然想在事业上大干一番,也是在这个时候让他发现在厂内存在的现实问题。

那就是在棉花管控严格的情况下,只能在旺季进行棉花收购,淡季厂内的工人只能坐吃山空,这导致每年棉花厂不止赚不到钱,还年年倒贴钱。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士平马上开始筹划转型,张士平看到了收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加工成油的商机。

短短3年张士平就把棉麻生意做到了全国第一,张士平毫不恋战,1984年又开始转入毛巾生意,这时的棉花厂,经过了多年的转型,终于由亏转盈。

就在毛巾生意做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张士平却突然又要做企业改革,当时因这项决议张士平受到了厂内不少的阻拦。

天生的企业家奇才

1986年,张士平凭借毛巾生意,直接赚了25万,这让厂内的工人看到了出路,开始彻底相信这个30岁出头的厂长能力,但就在受人嘉奖之际,张士平的一个大胆决定引起了厂里一众工人的反对。

1989年张士平要开始做棉纺生意,当时国内的棉纺生意并不景气,工人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挣钱的生意不干,非要去做棉纺。

甚至有些工人还因此闹罢工来反对,但面对质疑声,张士平并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在抵御重重险阻之后,棉纺厂正式开始建起来。

从最初的6000万,慢慢的到3.3亿,张士平可以说为了这个棉纺厂投入了所有资产,但棉纺厂带来的结果却是连着6年持续的亏损,就在工人们都在嘲讽张士平自不量力,非要转型,最后肯定啥都捞不着的时候。

张士平却反其道而行,不但没有停止干厂,反而在接下来的5年又先后砸了170亿,张士平的做法让无数人不理解,但直到1997年,棉纺厂现状开始慢慢出现了转机。

1997年正逢棉纺织业出口的大潮流,张士平凭借先前积攒的42000台织机,使其在棉纺出口上占了巨大的先机,营业额直线飙升,这时不理解张士平的人才知道,张士平是在未雨绸缪。

1998年魏桥创业集团就此诞生,到了2003年,张士平带领的集团达到了年均增长71.5% ,2004年的销售额直接冲破200亿。

人们都说魏桥的成就是个奇迹 但只有张士平知道,逆来顺受从来不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冲破一切枷锁。

从一个连活下去都是个难题的企业,到全球最大的棉纺企业,张士平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并且面对2003的国家管控,张士平成功在这之前把资金都转到了国际市场,并成功在香港上市。

在这期间,张士平为了解决生产当中的用电困扰,更是直接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电厂,中间商赚差价,电费直接减半,不仅节省了企业开支,并且再也不用受制于当地的电力限制,除此之外,周边的村民也是张士平电厂的受益者,享受到了更低廉的用电。

也正是这个电厂的兴建,让张士平在发展纺织业的同时萌发出来另一条投资方向,那就是电解铝,张士平从不做无把握之事,既然要干,那就做大做强。

有了电厂保障,张士平马上开始招兵买马,经过张士平的细心经营,电解铝只用了短短10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排名全球第一的铝业公司。

从这之后的张士平,就像是坐上了城际特快,一路飞驰,从山东首富,到入围福布斯,再到胡润百富,以及企业进军世界500强,一路坦途,再也没有人小瞧这个从村里走出的农村娃了。

在这些年的企业经营中,张士平并不是一个一心只为赚钱的老板,相反张士平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给企业员工谋取福利。

都说要想让士兵死心塌地,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好长官,而张士平就是这样的一位长官,一位带着员工一起致富的好老板。

不为自己,一心造福员工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张士平用自己的一行一动将这几个字践行的淋漓尽致。

张士平从小家庭条件就不好,他深知吃不饱饭是什么感受,所以才在发现棉花厂经营有问题的时候,急于转型,想要重新找出路。

同样的张士平在今后的每一步除去是将企业做强做大以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手底下的工人有饭吃,从61个人的小厂,到拥有5个工业园区,魏桥给最少16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张士平以一己之力保障了工人们的口粮问题,而就在众多企业开始寻找低成本劳动力。

尤其是苹果、三星等一些大厂要把厂房整体搬到东南亚的时候,张士平却依旧稳坐泰山,丝毫不为所动。

张士平知道,如果工厂迁移到东南亚,是会给公司节省许多开支,但是国内的员工怎么办,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失业是一个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了的。

用张士平的话说“没有这些员工的默默付出,便没有魏桥如今的规模”,张士平不仅是说说,他把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都考虑到了极致。

张士平曾经在6年之间,连续17次给员工涨工资,并且将企业收入以年终奖分红的方式发放到了每一位员工的手中,员工上班盼的是什么,就是能有一份好的收入,让家庭富裕起来,张士平圆了员工的梦。

除了钱上的付出,张士平更是给每个员工安排了住房,集教育、医疗为一体,彻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将员工的一切困难都考虑的细致而周到。

张士平在全球福布斯中排名424位,财富值高达45亿美元,但张士平却一点都没有富豪的架子,反而是平易近人。

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亲切和蔼的老头。闲暇时候就种种花,爬爬山,谈生意也从来不讲排场,出差更是连头等舱都没坐过,一点也让人看不出,他是个这么有钱的老头。

而微信、QQ那些一切先进的社交软件,张士平从来都不接触,他的电话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接打电话,据说他当时用的手机就是普通的老年机,才200块钱。

张士平从接手棉纺厂的那一刻开始,用一生的精血打造了商业帝国,也为无数员工创造了港湾。

2019年有知情人士称张士平患了癌症,虽然在积极救治当中,但是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这也让人们猜测这是张士平为何会突然在2018年将公司法人变更为儿子张波的原因,就是在提前做规划。

最终2019年5月,张士平的家人宣布,张世平在14日从北京转到绉平市人民医院,并在23日在此医院去世,在奔波一生之后回归故里,这位传奇商人的一生落下帷幕。

结语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向人们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只要有心,有一例他,再难的事情也能办成。

虽然张士平现在已经不在了,但他将毕生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魏桥集团,魏桥集团就是张士平的缩影,后辈们会一直带着张士平的那份坚持将魏桥集团发展的更好。

往期精彩链接

金智善:韩国顶级财阀千金,放弃家族遗产倒追中国冠军,现在如何了

出售2亿豪宅,中国第一名媛近况曝光:已离婚,没孩子,热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