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知识 > 杂谈 > 正文

​特朗普修了多少“墙”?

2025-09-06 11:01 来源:网罗知识 点击:

特朗普修了多少“墙”?

特朗普是铁定要修“墙”的,特朗普的“墙”更是美国的“墙”。

美国的“墙”从来不只有嘴上的“墙”、纸上的“墙”,更有巨舰大炮、军事基地加军事、经济联盟构成的多方位、立体化的打压中国的封堵包围之“墙”。

01— 美国的制裁之“墙”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制裁之王。

美国根据其国内立法,允许其多个部门对其他国家、组织和个人进行制裁,这些部门包括但不限于: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美国国务院美国司法部(DOJ)联邦调查局(FBI)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证监会(SEC)美国的这些部门对外制裁往往以各种制裁名单的形式进行公开发布,这些名单包括但不限于:由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管理的: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名单)外国制裁规避者名单(FSE名单)行业制裁识别名单(SSI名单)非SDN菜单式制裁名单(NS-MBS名单)非SDN中国军事公司名单(NS-CCMC List)代理行和通汇账户制裁名单(CAPTA名单)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名单(PLC名单)受代理行和通汇账户制裁的外国金融机构名单(CAPTA名单)非SDN涉伊朗制裁法案名单(NS-ISA名单)由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管理的: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名单)外国制裁规避者名单(FSE名单)行业制裁识别名单(SSI名单)非SDN菜单式制裁名单(NS-MBS名单)非SDN中国军事公司名单(NS-CCMC List)代理行和通汇账户制裁名单(CAPTA名单)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名单(PLC名单)受代理行和通汇账户制裁的外国金融机构名单(CAPTA名单)非SDN涉伊朗制裁法案名单(NS-ISA名单)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管理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Entity List)被拒绝人员名单(Denied Persons List)未经验证的列表(Unverified List)军事最终用户 (MEU) 列表(Military End User (MEU) List)综合筛选清单(Consolidated Screening List)出口管制被拒绝主体名单(Denied Persons List,简称DPL)美国国务院(就是美国外交部)管理的:防扩散名单(ISN)AECA禁止名单防扩散名单(ISN)美国长长的制裁名单中仅出口管制实体清单(Entity List)制裁对象就包括设在多个国家的公司和组织,如中国、 委内瑞拉、俄罗斯、 瑞士、德国、台湾、日本、缅甸、 新加坡、加拿大、伊朗、黎巴嫩、荷兰、巴基斯坦、韩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 希腊、匈牙利、爱尔兰、北马其顿、 以色列和其他国家。从1997年到2007年,实体名单很少被使用;它列出了大约200家公司,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化工、物流和非电信技术领域。从2008年开始,美国政府更频繁地使用实体清单来解决安全、贸易和外交政策问题。2017年初,美国政府将约700家实体列入名单。2019年5月,中国科技公司华为被列入名单、2020年5月对华为的制裁进一步收紧。2020年8月,5家俄罗斯政府设施因参与俄罗斯生化武器项目而被列入名单。2020年底,名单上的公司已扩大到近1400家。2021年3月,拜登政府又将14家实体(总部设在俄罗斯、瑞士和德国)列入名单,理由是它们协助俄罗斯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项目和化学武器活动。2021年3月,拜登政府还宣布对缅甸境内的实体实施限制,以应对该国的军事政变。2021年11月,以色列科技公司NSOGroup和Candiru因向外国政府提供间谍软件并利用这些软件“恶意攻击政府官员、记者、商人、活动家、学者和使馆工作人员”而被列入名单,PositiveTechnologies(俄罗斯)和ComputerSecurityInitiativeConsultancyPTELTD(新加坡)也因类似原因同时被列入名单。而美国的所谓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名单)长达1500页,制裁对象为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个个人、实体和船只,如:法图·本苏达,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因调查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战争罪行而于2020年9月2日被列入,在2021年4月2日被移出。中国香港特区前任或现任各主要官员。我国13位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统一战线工作部及新疆等地多名官员。2014年,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美国法律,为被美国制裁的国家转移资金而受到处罚。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达成了创纪录的89.7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这笔罚款是美国对违反经济禁令的银行处以的最高罚金数额。这笔罚款相当于巴黎银行两年的收益。

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31日,美国财政部经济制裁名单(SDN)共有16623个条目,较9月的16132增加511个,其中地址在中国的有775个,较上月增加63个。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维护的出口管制限制性名单实体共3870个,其中中国有1012个,占总数的26.1%。

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总条目数为3081条,较9月增加65条,涉及实体数为3040个。其中,中国实体838个条目,占总数的27.2%。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出口管制被拒绝主体名单(DPL)中被拒绝主体共有559个实体,其中地址位于中国的有17个(北京4个、江苏2个、广东1个、香港9个、上海1个)。

除了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美国国务院、美国司法部(DOJ)、联邦调查局(FBI)、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证监会(SEC)之外,美国还有其他形式的对外制裁,具体包括:

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ERC):ERC是由美国商务部、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的代表组成,负责决定实体清单条目的增加、移除或修改。

多边联动制裁执法:美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部门联合开展制裁行动,包括与墨西哥、英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盟友国家合作,共同对同一主体实施制裁或协助OFAC就违反制裁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冻结资金等执法工作。

《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由美国国务院国际贸易控制局(DDTC)根据ITAR授权管理有关国防用品和国防服务的出口监管,对违反规定向中国出口武器的企业进行处罚。

这些制裁形式体现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制裁的多样性和合作性以及强盗逻辑。

美国政府通过经济、金融、贸易、外交、军事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建起一座又一座的高墙,破坏国际经贸、文化、外交等正常的国际交往秩序,不顾一切的实现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和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02— 美国的关税之“墙”

美国总统和美国政府经常性使用关税作为贸易政策工具,对多个国家实施了制裁或加征关税措施。这些行动主要基于《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针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涉及国家安全)。以下是近十年来一些显著的案例:

2018年至2024年:根据《301调查》,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影响了数千亿美元的商品。最初是针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随后又对额外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最终将这部分商品的税率提高到25%。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应税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约为21%,远高于2018年初的3.1%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依据《232调查》,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这一举措影响了包括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2018年8月:由于土耳其拘留美国牧师Andrew Brunson引发的外交争端,美国决定将土耳其的钢铁关税提高至50%,铝关税提高至20%。2019年:美国取消了对欧盟的普遍优惠制(GSP)待遇,并对来自欧盟的价值数十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主要原因是双边贸易不平衡及空客公司补贴问题。2019年:美国取消了印度的普遍优惠制待遇,并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这主要是因为双边贸易不平衡以及印度设置的贸易壁垒。2020年:美国商务部认定越南存在汇率低估行为,对从越南进口的轮胎和其他产品加征反倾销税。2018年:美国曾短暂地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和10%的关税,但在2019年达成协议后取消了这些关税。

2024年11月25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还未上台,就已经准备建立起高高的关税之“墙”,其在社交媒体上妄言,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

03— 美国的舰炮之“墙”

美国的“墙”从来不只有嘴上的“墙”、纸上的“墙”,更有巨舰大炮、军事基地加军事、经济联盟构成的多方位、立体化的打压中国的封堵包围之“墙”。如:

“太平洋威慑计划”:美国通过该计划推动盟友提升针对中国的“拒止性威慑”能力,特别是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区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作战能力、推进多域作战和加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2021年12月,美国国会为所谓“太平洋威慑计划”授权71亿美元资金。

“C形”战略布势:美国在中国周边构筑起了对中国的C型包围态势,从中国东北部的日本、韩国、日本岛链、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度等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

加强双边同盟体系:美国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友的军事合作,如美日澳、美日韩、美日印等在情报共享、作战规划和协同行动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形成盟伴协同的作战效能。

建立“亚洲版北约”:美国积极拉拢日韩新澳等盟友,组建“亚洲版北约”共同对抗中国,包括对日军事解禁、向澳大利亚售卖攻击型核潜艇等措施。

“印太经济框架”(IPEF):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宣布启动一项新的亚太经济伙伴关系,首批13个参与方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13个成员国GDP占全球40%。故意排除中国,用意非常明显。其实质就是美国利用经济安全政策协调机制,并借助“印太经济框架”拉拢地区国家对华进行“协同脱钩”,弱化中国在亚太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蓝点网络计划”、“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美国联合其盟伴频频出手,推出多个计划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蓝点网络计划”、“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和“全球门户计划”等。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在计划发布前曾向其解释,“参与‘蓝点网络’计划的每一个国家就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这将成为对基础设施项目感兴趣的公司安全的经营场所。”

军事基地布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外基地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中国周边,高达300多个,这些基地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战略包围网,对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北约东扩:美国推动北约东扩,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友的合作,包括与日本、韩国等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签订双边军事协议,并组织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04— 结语

曾经,欧美以铁舰巨炮逼着中国开放;现在,欧美逐渐走向自我封闭,“深宅高墙”。

但绝境长城没能挡住夜王大军,马奇诺没能保住法兰西,特朗普的“墙”又能保住美帝国殖民王国的铁王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