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知识 > 杂谈 > 正文

​北京卫戍区首任司令员吴烈——红色警卫将军

2025-08-31 00:24 来源:网罗知识 点击:

北京卫戍区首任司令员吴烈——红色警卫将军

作者:孔猛  来源:《息陬孔猛》

吴烈,1915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南门外吴家湾,7岁不幸丧母,与父亲背井离乡,前往安源煤矿谋生。安源煤矿依靠株(洲)萍(乡)铁路西运原煤,两者合称为安源路矿。

早在1922年5月,为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中共便在此组织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因而这里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吴烈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参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护厂斗争等革命活动。

1927年6月,反动军官许克祥派兵包围安源,企图夺占安源煤矿,屠杀进步工人。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煤矿工人发起安源保卫战,最终取得安源保卫战的胜利。吴烈积极参加了安源保卫战,受到平生第一次战斗洗礼。

1930年5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1930年1月组建,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政治部主任毛泽覃;下辖3个纵队;同年6月改称为红3军,编入红军第1军团序列)打到安源煤矿,动员青年工人参加红军;吴烈踊跃报名,成为红6军第1纵队第1支队战士。

1930年6月下旬,将红4军、红3军、红1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委,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共2万余人。

吴烈任红3军第7师第19团第1连班长。

文家市是隶属湖南浏阳境内的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镇,1930年8月,红一军团刚刚成立后进入文家市;20日,军团领导在高升岭、九峰寺等地巧妙设伏,全歼白匪戴斗垣旅,敌军上自旅长下至马夫一个也没跑掉,取得了红1军团战史上第一次全歼敌人一个整旅的辉煌战绩。

在这次战斗中,红1军团第3军第1纵队司令员柯武东壮烈牺牲。

8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1军团进驻永和,此时驻守在平浏边境的红3军团得知消息后,也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立即赶赴永和。

1930年8月23日,红1军团和红3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

会师后红1军团与红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朱德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成立后,以原红1军团前委特务队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2中队为主组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大队长何金云,政委冯文彬,下辖3个连:1连由原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改编;2连为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2连;3连为新建。

红1军团前委特务队沿革:1928年5月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为保证新成立的红4军部军部与首长的安全组建红4军特务连——1928年10月26日,红4军特务连编入新组建的红4军特务营改编为红4军特务营2连——1929年年初,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了围剿,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4军前委决定彭德怀率领红4军30团、32团留守井冈山,毛泽东与朱德带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进军;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第28团、第31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多人,走下井冈山挺进赣南。红4军特务连在红4军特务营建制内随红4军首长挺进赣南——1929年2月4日,为加强红4军前委领导人的安全,红4军特务连抽调一部骨干与警卫毛泽东的警卫班组建为红4军混成大队——1930 年6月,红4军军部扩编为红1军团军团部,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改编为红1军团前委特务队。

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沿革:1929年1月14日至2月2日,红4军在下山后的战斗中相继失利,部队损失达千人之多,人数由原3600人锐减至2500人;1929年2月4日,红4军在罗福嶂进行下山后的第一次整编,将原辖两个团改编为第1纵队(原红28团)、第3纵队(原红31团)两个纵队,营改编为支队,连改编为大队;同时将军特务营与独立营余部编入第1纵队,改编为第1纵队4支队,下辖3个大队——1929年3月15日至20日,红4军在长汀进行了下山后的第二次整编,将原来的红4军两个纵队扩编为三个纵队,抽调1纵3支队与军特务营组建为红四军第2纵队;同时为加强红4军军部的保卫力量,以原军特务营1连与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为主组建红4军特务支队,下辖3个大队与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4个大队最早的前身分别为井冈山红4军特务营1连红4军11师31团10连秋收起义革命军1师1团特务连红4军特务连——1930 年6月,红4军军部扩编为红1军团军团部,红4军特务支队改编为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

1930年9月,吴烈参军不到半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红3军扩编,第1纵队被改编为第7师,吴烈升任红7师第19团第1连排长。

1930年9月,红军第九次向吉安发起攻击。这一次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以红1军团攻取吉安。

10月2日,红1军团分五队向吉安进发;次日,红军总部下达了4日拂晓总攻吉安城的命令:命红4军任左翼;红20军任正面;红3军与红12军任右翼。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红军于当天夜里占领了吉安。次日,毛主席和朱德进入吉安城。

1930年10月2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扩编为中央红色警卫团(下辖8个连);并留1连(原红4军特务连)为骨干组建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队;这个特务大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毛主席、朱德等总前委首长和领导机关。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2连(原秋收起义红31团10连)、3连分别改编中央红色警卫团2连、3连。

这时候,刚刚入党不满5个月的吴烈被选中进入了总前委特务大队,并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的一名排长。此时吴烈刚满15岁。

1930年10月下旬,蒋介石部署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10月30日,毛泽东、朱德等在江西新余罗坊召开总前委紧急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行动。

吴烈带领特务队负责会议警戒,保护首长安全。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向吴烈询问特务队官兵的思想情况,并要求大家随时做好外线作战准备。

1930年12月,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队在江西宁都县小布村扩编为特务大队,由总前委秘书长古柏直接领导,任务如前,下辖3个队,共计300多人,吴烈被任命为队长之一。

不久,原大队长何金云调任赣东独立团团长,大队长一职由吴烈接任,此时他还不到16岁。

12月下旬,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决战在即,毛泽东、朱德亲临江西永丰县黄竹岭临时指挥所,指挥红军攻歼国民党军张辉瓒师。吴烈带领特务大队在指挥所周围担负警戒任务,保护朱毛首长安全。

敌人虽败局已定,但困兽犹斗,突然向黄竹岭扑来。吴烈带领特务大队主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顽强阻击,同时以一部护送朱毛首长转移。

因出色完成警卫首长安全任务,总前委表扬特务大队:行动迅速,作战勇猛,打得好,过得硬。

1931年4月1日,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5月14日,红军总司令部截获国民党军第28师公秉藩部明码电报,得知该师15日从富田向东固进击。毛泽东、朱德商定在九寸岭和观音崖间设伏歼敌,指挥所设在白云山上。

16日拂晓,吴烈率特务大队保卫总前委首长向白云山指挥所疾进。当路过一座小桥时,他们与公秉藩部先头部队遭遇。为了赢得时间,吴烈护卫毛泽东等首长且战且退,迅速向指挥所转移。他命令战士扔掉背包,枪上刺刀,准备展开肉搏战。就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秘密赶来的红3军主力从密林中猛冲下来,使敌军陷入一片混乱。吴烈这才松了口气。此战,红3军主力歼灭敌第28师大部。

1931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政治保卫处,王稼祥兼任处长。这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改称国家政治保卫大队吴烈任职不变,所部通称“吴烈大队”),接受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领导,负责保卫苏区中央局委员、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领导的安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原中共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改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成为全国苏维埃政府肃反保卫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邓发任局长。

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后,内设有侦察部、执行部、秘书处、政治保卫大队等机构。侦察部部长由邓发兼任,执行部部长是李克农;政治保卫大队大队长吴烈,政委海景洲。

1933年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迁离上海进入中央苏区。中央特科人员并入国家政治保卫局。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中都成立了政治保卫局和保卫分局: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李克农);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罗瑞卿);红3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张纯清);红5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欧阳毅);红8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卜盛光);红9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许建国);红二方面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吴德峰);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周纯全)。

1933年冬,根据政权建设需要,国家政治保卫局决定,成立国家政治保卫总队,下辖2个大队:“吴烈大队”改称政治保卫第一大队,职能任务如前;政治保卫第二大队,专职负责清剿土匪、逮捕嫌犯、看押犯人等任务。

1934年3月中旬,由于闽西苏区匪患严重,国家政治保卫第一、第二大队同时出击,结合福建省保卫大队、明光独立营兵力,临时组成闽西独立团,由吴烈兼任团长,在时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领导下,执行剿匪任务。

在半年时间里,吴烈指挥独立团剿抚并用,消灭了闽西连城、曲溪、四都等地的反动武装,恢复了当地苏维埃政权,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为加强政治保卫力量,邓发以国家政治保卫总队两个大队为主,又从江西省军区几个独立团抽调一批战斗骨干,成立国家政治保卫团。原第一、二大队被改编为第1、2营,负责驻地安全,吴烈担任1营营长。新调的骨干编为第3营,负责断后、搜救任务。

时任国家政治保卫团第1营营长的吴烈,在保卫局局长邓发的安排下,到于都县专职保卫毛主席。

毛泽东见到吴烈非常高兴,询问闽西剿匪情况,赞许他小小年纪就能够独立指挥作战。晚上,毛泽东热情地留吴烈一起吃饭,专门交代伙房加一菜一汤:烧豆腐、蛋花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吴烈带领第1营负责警卫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所在的中央纵队及中央纵队休养连老同志(如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等),一路流血牺牲,一路吃苦耐劳,深得毛泽东赞赏。

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前,根据邓发专门交代,吴烈亲自带领第1营负责会场内外警戒,并在周围山头架设机枪阵地,防止敌军飞机突袭,保卫了会议的顺利召开。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重回红军领导岗位,为了增加一线战斗人员,宣布撤销国家政治保卫团,将第2、3营分别编入红一、三军团和干部团特科营;将第1营与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务队合编,恢复过去番号——国家政治保卫大队,吴烈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兼保卫大队大队长,直属红军总部领导。

1935年7月中旬起,吴烈率部护送红军总部首长连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仓德山5座雪山,历尽千辛万苦;8月下旬起,他们又护送红军总部首长踏过茫茫草地,尝遍草地野菜。

9月中旬,叶剑英报告张国焘将有妄动,毛泽东毅然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为使叶剑英免遭毒手,吴烈奉命带领保卫大队2个班战士,于凌晨赶到叶剑英驻地,秘密将他接出,随军北上。

晚年忆昔,叶剑英仍对吴烈当年帮助自己脱险记忆犹新。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安全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结束了万里长征,吴烈也胜利完成了警卫重任。次月,为提升野战指挥水平,他主动申请调野战部队工作,就任红15军团第78师第232团参谋长。

作为团参谋长,他协助团长韩先楚指挥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突击直罗镇,攻坚横山城,东征阎锡山。由于战绩突出,韩先楚升任第78师师长,吴烈升任师参谋长。

1936年5月至7月间,红军发起西征陕甘宁战役,在他们的有力指挥下,红78师连战皆捷;当年11月,韩先楚、吴烈指挥红78师参加山城堡战役。这时,吴烈刚刚年满20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9月,根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协议,红78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689团北上抗日。吴烈则被选调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1大队学习,兼任第1区队区队长。

1938年2月初,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富春找吴烈谈话,决定让他到新组建的中央警卫教导大队任大队长,一方面担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等的安全保卫工作;另一方面着手培养一批警卫干部。

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归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领导指挥,队员来自不同单位,都是工农成分的党员,大多文武双全,是一支军政素质过硬的警卫队伍。

吴烈到任后对下辖部队进行了任务安排:

第一中队,担负保卫中央书记处各位领导的警卫任务;

第二中队驻守杨家岭,担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央领导机关的警卫任务;

第三中队驻守王家坪,担负朱德、叶剑英、王稼祥和中央军委机关的警卫任务;

第四中队驻守枣园,担任中央机关驻地的固定和临时警卫任务;

骑兵队主要负责迎接、护送中央领导出入延安的警卫和巡逻任务;

訓练队放在大队部驻地侯家沟,担负警卫干部培训任务。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举行,吴烈指挥警卫教导大队全程担负警卫警戒任务。

1942年10月中旬,为统一领导陕甘宁边区警卫力量,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和中央军委警卫营合并成立中央警备团,隶属中央军委建制。

10月20日,中央警备团在延安侯家沟召开成立大会。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宣读命令,任命吴烈为中央警备团团长兼政委,同时兼任延安北区卫戍司令员。

中央警备团对外称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备团,下辖两个营;主要执行保卫毛泽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及要害部门安全和卫戍延安的任务。会上,叶剑英风趣地说:中央警备团应改叫‘钢盔团’。钢盔是干什么用的?是保护脑袋的。警备团就要像钢盔一样,保护好全党的脑袋——党中央。

为使中央警备团成为一支能文能武的警卫部队,吴烈对全团官兵进行了严格的履行职责教育,并建立了正副班长带班、干部查哨等制度,还开展了文化扫盲活动。同时,他带领全团官兵投入大生产运动,自办造纸厂和合作社。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

吴烈和中央社会部的陈龙负责大会警卫工作。他们组建了3个组:

内勤组负责会场内部招待和中央领导随身警卫;

警卫组担任礼堂门卫和在会场周围、代表驻地及与会人员往返途中的巡逻任务;

防空组担任对空监视任务。

在他和陈龙细而又细的组织下,这次永载史册的大会圆满召开,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1945年11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又在图谋内战,吴烈带领中央警备团一部远赴长城内外,投身解放战场。

他历任冀热辽军区热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热南军分区司令员、乌丹军分区司令员,主要任务是在当地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筹粮筹款,剿匪安民,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947年8月,冀热辽军区部队实行整编,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吴烈调任该纵队第22师师长;12月中旬,吴烈指挥第22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以奔袭方式昼夜行军60公里包围新立屯;次年1月下旬,他受命率部强攻新立屯,一鼓而下,受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表扬。

1948年9月中旬起,吴烈又挥师参加了辽沈战役,所部在攻坚锦州城、阻敌大虎山等战斗中均有上佳表现。

1949年1月,他指挥部队参加天津战役;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22师改称为第133师,吴烈仍任师长。

这时,中共中央已决定迁到北平,中央军委决定将四野第47军第160师改称为第207师,隶属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与中央警备团一起担负中央领导、机关和北平市的卫戍任务。

考虑到吴烈长期担任警卫工作,有着丰富经验,中央军委决定由他担任第207师师长。

1949年3月23日上午11时许,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分乘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汽车团的11辆吉普车、小轿车及10多辆大卡车,离开西柏坡,顺着山间公路,向东北方向驶去。

第一辆小吉普车是先导车,机要室主任叶子龙坐在里面带路。

毛主席在周西林驾驶的第二辆中吉普车里,与司机并排而坐。车内有两排长椅,坐着警卫排长阎长林、卫士李银桥和警卫员李德华、李凤华。李凤华负责拿着毛主席的文件包,李德华则小心翼翼地抱着苏联领导人送的座钟。

第三辆中吉普里坐着警卫班副班长武象廷等警卫员。

跟在后面的是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的车。

再后边是5辆拉少数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李的卡车,还有5辆卡车拉的是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和一个步兵排。

浩浩荡荡的车队沿着山间公路经灵寺、行唐、曲阳,晚上到达唐县城东北约4公里的淑闾村。淑闾村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一个兵站,打前站的同志早已到了该村,做好了宿营准备。毛主席住在抗日烈士李登魁老宅西院北屋。

3月24日9时,车队离开淑闾村向保定进发。听说保定要举行庆祝中共中央进北平大会,毛主席叮嘱周恩来电告中共中央华北局,要求立即停止北平及各地的庆祝活动。

中午来到保定城西门外广场,打前站的同志和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等人早已等在那里。饭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林铁的工作汇报。

下午4点多的时候,车队出了保定继续前行向涿州进发。

车队继续北行,经徐水、定兴、高碑店等地,掌灯时分来到涿州城外。在城门口,汽车被两名端枪的解放军战士挡住了。警卫排长阎长林跳下车:这是首长的汽车,有紧急任务,你不要挡车!

没想到哨兵却不买账:那不行!你们要等一等。我们领导说了,没有他们的允许,任何汽车也不能进城。

不管阎长林怎么解释,哨兵就是不让进城。

不一会打前站的同志和当地领导县委书记王成俊等跑来了,汽车方才进了城。

一到驻地,周副主席对部队领导说:这次挡汽车,你们不要批评哨兵,应当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在坚决执行命令。应当批评的,是我们打前站的同志和你们这些领导同志。你们不应该在重要的时候,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当晚,毛泽东一行住在涿州粉子胡同解放军第42军军部。

从北平带专列前来迎接的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向毛主席汇报说,为迎接党中央迁到北平,准备搞个隆重的入城式。毛主席听后认为没有必要:我们进城,千万不要惊动老百姓,声势不要搞得太大。我们进入北平,不用宣传全世界也都知道,不必花银子搞仪式。

周副主席接过话茬:他们已经准备好几天了,要不这样,我们不进市区,可以在郊区搞个小型的阅兵式,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大家见个面,也算出个安民告示。

毛主席同意了这个方案。

25日凌晨3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登上了开往北平的专列。

从涿州到北京清华园约60公里、共有12个站,两小时即可到达。

为保证安全,特意编了3组列车:第一列为压道车,挂8个客车,载少数干部及警卫部队、警卫人员,西直门站下车;第二列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专列,挂8个卧车和一辆餐车,直开清华园车站;第三列车挂5个客车、3个行李车,开往前门车站。

前门、西直门、清华园三个车站布控周密,但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究竟在哪一站下车,只有几个人知道这个秘密。四野207师负责清华园车站外部警卫;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队负责清华园车站、颐和园至西苑机场一线便衣警卫;北平市公安局紧密配合。

北平市公安局秘书长刘尽中担负中央领导在平活动随卫工作。他从单位挑选8名政治可靠、技术熟练的汽车司机,又从缴获的汽车中挑选8辆较好的小轿车(其中一辆是防弹车,专为毛主席准备)。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轰炸,还准备了一列火车,停留在清华园车站,由他调遣。如遇轰炸,马上把中央领导拉到昌平一带山区隐蔽。

天没亮的时候,彭真、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克农、谭政文等领导已经早早来到清华园车站。

清华园车站1910年建立,是京张铁路出京第一站,站房女墙顶端镌刻有总工程师詹天佑亲自书写的五个大字——清华园车站。

预定的时间到了,专列却迟迟没有到。李克农、谭政文恐生变故,马上部署前门车站加强警卫,以防中央领导临时改道由前门下车。

专列过了丰台车站,就依稀看到北平城墙的大致轮廓了。

3月25日晨6时,天大亮的时候,专列抵达清华园火车站。叶剑英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依次下车,与早已等候在车站月台上的彭真、林彪、聂荣臻、罗荣桓、李克农等一一握手。

清华园火车站是毛泽东及党中央进京“赶考”落脚的第一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清华园车站没有休息,北平市公安局秘书长刘尽中乘坐吉普车前面带路,吴烈奉命接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颐和园益寿堂作短暂休息。

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山顶上的景福阁,初建于乾隆年间,叫昙花阁,是个礼佛场所。

咸丰年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为单层三卷歇山式,改叫景福阁。

慈禧太后曾在此观雨、赏月,接见外国使节。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景福阁聚齐后,便移师东边的益寿堂。

益寿堂是一所四合院式建筑,5间北房,其中3间临时作为会客室和饭厅。席间,聂荣臻司令员说:经过研究,阅兵在西苑机场比较合适。那个地方靠近山区,好防空,地方大,部队和群众都能摆开。下午5点钟开始,也有利于防空。

周副主席不顾疲劳,稍事休息,就同叶剑英等到西苑机场检查阅兵的准备情况。

以叶剑英为首,包括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5人组成的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对中共中央迁平的沿途警卫、对空警戒、阅兵等作了严密的部署。

刘亚楼担任阅兵总指挥,第四野战军3个步兵团,1个摩托化团、2个炮兵团、1个坦克营及英雄模范功臣代表组成受阅队伍。

下午4点多钟,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乘车前往西苑机场。下午5点,毛主席等莅临机场时,36门礼炮各鸣4响,共144响,以示致敬。

“塔山英雄连”等英雄部队手持红旗站在受阅部队前列,他们后边整齐排列着野战步兵、警卫部队、坦克部队、炮兵部队、高射炮防空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场面非常壮观。

毛主席频频向受阅部队挥手致意,并向指战员问好。

检阅部队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北平群众代表,场面十分热烈。

车队来到100多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面前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下车和大家亲切握手,热情问候。

5点45分检阅完毕,毛主席等又驱车回到颐和园。

吃过晚饭,中央领导同志派人把李济深等十几位民主人士接来,共同商谈关于召开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事宜,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12点。

散会之后,吴烈率警卫营护送毛泽东等领导人前往香山静宜园。毛泽东入住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则在来青轩办公居住,至8月23日才迁入中南海。

当晚,新华社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等胜利抵平的消息。

1949年3月25日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入驻北平西郊香山双清别墅,于是,保卫香山成为当时中央社会部和警卫部队的头等大事。

4月上旬,中央社会部召开西郊治安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西郊治安委员会”,由汪东兴担任主任,吴烈担任副主任。他们共同制订警卫方案,形成点面结合的警卫布局,保证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绝对安全。

1949年8月31日,为保卫新政协的召开和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成立,吴烈担任司令员。纵队下辖两个师:

原第207师编为纵队第1师,担负警卫中央领导与机关、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等任务;

以原中央警备团为基础,扩编为纵队第2师,担负警卫中央书记处及中央各部委办的任务。

9月下旬,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吴烈指挥公安中央纵队全力以赴,在原有警戒哨基础上,又在重要部位和复杂区域增设了3个游动哨和33个固定哨,圆满完成了会议警卫任务。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举行,吴烈指挥公安中央纵队全程警卫,第1师还奉命组建了4个方队参加阅兵式,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检阅。

1950年9月下旬,根据《共同纲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的规定,中央军委对全国公安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司令部,罗瑞卿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烈担任参谋长。与此同时,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等大军区公安部队、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也于1951年5月前相继成立。

左起:吴烈、罗瑞卿、杨奇清和邹衍

1955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被停用,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被番号,吴烈担任公安军参谋长;同年9月,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8月,公安军番号被撤销,吴烈改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李天焕领导直属公安部队,并指导各大军区公安部队业务建设。

1959年1月22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撤销京津卫戍区,改设北京卫戍区,统一领导指挥北京市的警卫部队。吴烈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烈受命组建北京卫戍区后,经过一周的紧张筹备,北京卫戍区于1月30日正式成立。

当年10月1日,他受命领导卫戍区担负国庆10周年活动安保任务,切实做到万无一失,受到中央领导好评。

1961年9月,吴烈进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兼任班主任,学习集团军攻防战役等课题;这年11月,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公安军部队退出现役组成)实行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公安部长谢富治兼任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烈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63年1月,人民武装警察部隊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谢富治、吴烈任职依旧。

1966年2月,中央书记处决定,公安部队完成了历史使命,予以撤销,其部队划归各军区管辖,而吴烈则受命参与领导和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从1966年7月中旬起,他先后担任军委第二炮兵党委副书记、第二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等职,为中国战略反击力量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1975年4月起,吴烈历任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北京卫戍区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顾问等。

1985年7月,吴烈退居二线,按大军区正职离职休养。

2001年吴烈逝世,享年86岁。

【作者:孔猛 来源:《息陬孔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