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知识 > 杂谈 > 正文

​董大维:15年从“大校”升到“少将”,骗取380万元,有何下场?

2025-09-08 15:45 来源:网罗知识 点击:

董大维:15年从“大校”升到“少将”,骗取380万元,有何下场?

2013年的一天,北京市的一个小区里来了一群身着警服的办案人员,只见他们匆匆忙忙地进入一栋居民楼,没一会就从里面押了一位身穿解放军军装的男子。

附近一位看热闹的居民定睛一看,惊讶地说道:“这不是董大维少将吗?这是犯什么事了?”

再看这被抓的男子也是一边扭动着身体一边大喊道:“我是少将,你们抓我干什么?”

然而,面对他的质问,所有警察都缄口不言,直接将他塞进了警车里,难道这个“少将”真的犯了什么大罪?要不然怎么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给抓了呢?而要说清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还真是既好气又好笑。

假少将董大维

这位自称是“少将”的男子名叫董大维,不过他原名并不叫这个,而是董宪维,根据他自己的供述:在行骗的15年间,他的军衔从“大校”晋升到了“少将”,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北京军区干部部办公室的政委”

不过相比于他的军衔,董大维的出身则相对来说比较普通了,因为他祖上三代都是农民,那么他究竟是有何等功绩,能够让他鲤鱼跨龙门成为人人敬佩的“少将”呢?

1958年,董大维在天津的一户农家出生,因为他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家庭条件非常一般。不过作为家中的独子,黄大维可谓是享尽了父母的宠爱,从小到大吃的用的都比同村的小孩要好。

然而,过分的宠溺不仅没有让董大维感到珍惜和感恩,反而让他变得恃宠而骄,甚至成为横行霸道的小霸王。在没有上学的那段日子里,董大维每天的生活就是欺负村里的其他小朋友,次数多了人家父母就上门来讨说法,父母自知理亏,也只能低声下气地道歉。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打骂董大维,甚至还将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于是到了上学的年纪后,父母将其送去了学校,想着在老师的教导下,儿子一定可以改邪归正,好好读书。

然而,早已顽劣成性的董大维哪里受得了学校里的条条框框,他每天坐在教室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发呆,根本没有一点心思在学业上。不过令人诧异的是,每次交作业他却是最积极的那一个,这是为何呢?

原来,老师每天都要检查作业,但是因为学生太多了,他通常都是抽查来完成,而这抽查的对象大概率就是那些晚交作业的学生,因为他们经常都是来学校里抄好别人的再交。

董大维在发现这一规律后,每天早早地就将空白的作业本交上去,以躲过老师的抽查。虽说通过这种方法董大维躲过了很多的责骂,但是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他的侥幸行为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而他自己也因为实在读不下去,于两年后选择了退学。

作业本

回到家的董大维每天睡到晌午才起,父亲看后气得不行,便强行拉着他起来做农活,只是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哪里做过这种粗活,于是在听说了城里有轻松又挣钱的活计后,便向父母要了点路费,头也不回地走了。

只是在城里找了几天工作后,黄大维才发现那些轻松的活是给有文化的人做的,自己这种人只能干些卖力气的苦力活。于是为了生计,他只能在这个工地干几天,在那个工地干几天,最后钱没挣到,倒是养成了抽烟喝酒的坏习惯。

就在董大维感到迷茫的时候,有一个看起来衣冠楚楚的人主动与他攀谈,与其聊了一会后发现对方竟然是自己的老乡,于是董大维毫无戒备地将近段时间在工作上的烦恼跟他讲了起来。

工人

原本董大维只是想找个人抱怨两句,结果没想到这个老乡竟然说要给他介绍一个钱多事少的活,这让他不禁喜出望外,感觉遇到了贵人。于是,他简单收拾了东西就跟老乡走了。

在老乡的带领下,两人来到一个破败的工厂,然而他这前脚刚踏进去,后脚就被五六个大汉给控制住了,这可把没见过世面的董大维给吓了一大跳。直到他被带到所谓的上课地点,他才意识到原来这老乡说的活计就是传销。

在传销组织的生活并没有董大维想象的那么可怕,相反,对发财有执念的他竟然还非常适应这里,每天不是跟着讲师练口才,就是与同伴一起吃着水煮白菜,做发财的美梦。

传销窝点

然而,美梦没实现,倒是把警察给等来了,原来有群众举报这里有传销组织,于是董大维在窝点被取缔后也被送回了家乡。自此之后,他又与先前一样,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入不敷出的工资,过着贫苦的日子。

那么,董大维究竟是如何从农民工摇身一变成为“大校”的呢?这就不得不说1998年他在酒店做服务员时候的经历了。

董大维

有一天,董大维所在的酒店来了几位客人,他们从坐下来开始便一直在讨论关于军校的话题,其中有一个人说:“进了军校就有工作分配,确实是很有保障的选择。”

虽然董大维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多年来的摸打滚爬让他不禁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趁着上菜的功夫站在一旁偷听。而在客人用完餐离开后,一个大胆的计划也在董大维的脑海里产生。

既然军校这么吃香,那为什么自己不能利用这个挣钱呢?正所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反正自己已经四十来岁还孤身一人,也没什么可牵挂的。说干就干,没多久董大维就找人做了一套大校的证件和对应的军装,并给自己安了个“北京军区干部办公室政委”的身份。

将这一切办妥后,他又找到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说了这个计划,然后几人一起合伙开了个军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军人,董大维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着电视里的纪录片学习,最后还真让他练到所有的行为举止都跟真正的军人一模一样。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董大维开始放长线钓大鱼,他先是不停地找人吃饭,以提高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然后再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可以帮人搞定军校名额的消息。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董大维当初正是深信这一点,才敢将所有身家押上去做这档子事。果然,很快就有人主动找上门请他帮忙,不过董大维先后拒绝了好几次,有时候还会故意义正言辞地说道:“我这种级别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呢?”

当合伙人知道他将上钩的鱼放掉时,纷纷指责他,然而在面对众人的不解时,董大维却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说道:“你们不懂,直接答应反而会引人怀疑,这样欲擒故纵反而会让人信服。”

果不其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登门拜访,而且“中间费”比以前要高出许多。在面对求助者小心翼翼地恭维时,董大维强忍着内心的喜悦,假装为难地答应道:“都是为了孩子,我就帮帮你吧。”

而董大维在收了钱以后,也确实将他们的孩子给安排进了军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真的是“里面有人”?

从表面上看,董大维确实是将孩子们安排进了军校,但是他走的途径却是委培生,与统招进去的完全不一样,即便这些父母没有找关系,他们自己也能获得这份名额。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渠道进去的人,不仅没有军籍,甚至连工作都不会安排。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董大维在事成之后交代家长们一定不能在学校提及军籍的事情,不然被发现了,孩子们不仅会面临退学还会被记入档案。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途径,家长们自然是不敢多说一句。

就这样,董大维在这个圈子里成了名人,为了让更多的人信服,他甚至还给自己“加官进爵”,从“大校”直接升到了“少将”。而在其“当官”的15年里,董大维总共骗取了380余万元赃款。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入戏太深”,用来形容后期的董大维可以说是相当地贴切。他从最初的骗别人到后来把自己也骗了进去,甚至在与朋友们相处的时候也是以“少将”的身份自居。

不过,假的永远都是假的,当初那些被他送进军校的孩子们也终于在毕业后发现自己被骗的事实,有一些咽不下这口气的家长匿名向公安机关进行了举报。

而公安机关也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立案侦查,在通过与军区查实确无此人后,便根据线索实行了抓捕行动,这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来到审讯室后,董大维依然是一副拒不认罪的态度,直到公安人员告诉他有一个受害人因为得知被骗而气绝身亡,他才因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坦白了一切。

在董大维看来,自己诈骗不过是图人钱财,从未想过害人性命,从此也可以看出他的内心还是有些许的底线和善念的,只是这些并不足以抵消他所犯下的罪过。

最终,董大维经过庭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这名假少将有充足的时间在监狱里自我清醒,自我反省。